您现在的位置: 成都脑康医院 > 成都成华脑康医院 > 媒体报道 > >

一个抑郁症患者的自白——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是怎样的?真的会抑郁

浏览次数: 69      来源:成都脑康医院 时间:2016-09-17 14:09

四川省首届精神疾病医学新科研成果大会特邀专家——杨小红专家

简介:成华脑康医院专家,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具有 30 余年心理疾病诊疗临床经验,曾担任中华精神疾病学会亚太地区执行委员会执委…【详细】


(已有789人咨询)

(已有652人拨打)

    本来不是很想答这方面的问题,但由于近在知乎上对自己病情的曝光(如何劝诫已经对毒品说「我一定要尝试」的好友?),受到一些现实里的关注,才意识到,即使在国外相对开放的环境里,很多人仍然对于抑郁症存在着诸多误解。写这篇答案,希望能够起到一些科普作用,哪怕有一个人看到后,能意识到、并开始关注身边的抑郁症患者,也算是有意义了。

  ——「抑郁症就是心情不好,每个人人生中都会经历情绪的低谷,过段时间就好了。」

  是的,每个人在生命的某个阶段,都会经历心情悲伤、绝望的阶段,也确实能够随着时间缓解。但是,当这些症状超出控制,并且影响日常生活,甚至有概率产生生理性病变的时候,难道不该寻求医学上的帮助么?就自己而言,我能够区分「心情不好」和「有抑郁倾向」——心情不好时,我会暴饮暴食,情绪低落,整夜失眠,或者疯狂痛哭;而有抑郁倾向时,除了前面说的症状,还会视物模糊——看任何一个东西时,目光都无法对焦,眼前模糊一片,花费力气调整焦点之后马上又会涣散(这直接导致了阅读和书写障碍);以及幻听与幻视——身体里住着另外一个人,会不停在我耳边说话,有时候是尖叫,有时候用尖锐的声音对我大喊:「你就是个loser」「你在这个世界上完全没有意义」……然后,我需要动用全身的力气去控制被这个声音控制的念头,可能只是呆呆的站在窗前半小时,却累的浑身流汗、精疲力尽。有时候,它让我在午夜突然醒来,歇斯底里、绝望地大哭,然后不停用刀割自己。以及反应迟钝——起床需要一个小时,穿衣服要半个小时,有时候点了一支烟,自己没抽,一眨眼,烟就烧完了……

  没有经历过的人非常难理解这种感受,因为在我没病的时候,也曾经觉得抑郁症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可是当这些事实真正摆到自己面前时,我才深深体会了这种绝望与荒诞的感觉。我不信鬼神,却能在午夜,清晰地听到身体里另一个人对我喋喋不休,却能在白天,看到本该空无一人的房间里有面孔模糊不清的人踱来踱去;我不信心理活动会牵连生理活动,却在那个声音恶毒地诅咒我应该结束自己生命的时候,默默地拿起刀,直到血顺着胳膊一条条淌下来,痛觉战胜了幻觉,才能如释重负地哭出来……

  ——「我经历的挫折比你大的多,还不是挺过来了,你完全是抗压能力太弱了。」

  不管事实是否如此,抑郁症的触发,很多时候与具体事件并没有多大的关系。当一个人处在「抑郁倾向」的情境下,任何事件都可能成为它的触发点,也就是心理医生说的「Trigger」——它可以是朋友的一句责难、今天早餐没有吃到想吃的三明治、实验做砸了、走路被人撞了一下……生活中任何一件小事都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你看起来很正常,一点都不像生病了。」

  并不是所有病,都会让人面黄肌瘦、行动无能。我在严重的时候去学校,大家除了说我眼神变呆、行动变得有点慢,与正常时丝毫没有差别。有时候我甚至会假装开心地说笑,当然,这需要动用大量的精力。对一个抑郁症患者说「你看起来很正常,试着多和别人说说话,心情就好了」无疑是非常愚蠢的举动:你会对一个心脏病人说「你只是脸色苍白了点,多运动就好了」吗?

  ——「你要是自杀了,对得起你的父母吗?」

  与其他行为无异,自杀,也是权衡利弊之后的决定。每个人的想法不同,于我而言,是觉得每天活着都是一种罪恶。我可以看见别人的闪光点,发现每个人善良的一面,可身边又每天发生这么多罪恶的事情,所以一定是我的问题——想法虽然荒诞,当它时时刻刻缠绕着我,当我将今天天气不好都能归结到自身的罪恶的时候,会觉得自己满身肮脏,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错的。亏欠父母,相较于亏欠整个世界,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随手举个例子:我思维凌乱的时候,有天把自己胳膊划的鲜血直流,突然想到,很多动物在被人宰割的时候,一定比这还痛苦无数倍。进而自问:「可以因此成为一位素食者么?」想了半天,答案是否,顿时无比厌恶自己,觉得自己是世间无能的人。

  ——「死都不怕,还怕活着吗?」

  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死是一件非常轻松,甚至些许愉快的事情。

  另外,自杀行为一般发生在抑郁症的痊愈阶段,而非恶化的时候——因为那时,连呼吸都是一种负担,都需要调动全身的力气,更别说爬到高处跳下来,或者吞药了。有自杀念头的抑郁症患者,是绝对不会向别人诉说的(见过间谍潜入别国的时候,到处和别人说我是间谍没?),只会自己默默地准备与计划。所以个人而言,我很鄙视那些自杀还要发微博,或者专门挑人多的地方跳楼的。

  ——「我近心情不好,要吃点抗抑郁药。」

  说这话的,八成还健康地活蹦乱跳,并缺乏对于抗抑郁药的基本了解。当他们被告知药物至少需要两周才能起效时,一定会说:那我不吃了,自己调整调整。

  抑郁症是心情不好,而心情不好则不一定是抑郁症。抑郁症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般而言,抗抑郁药至少要不间断地吃6个月,有些则需要2、3年。抗抑郁药既不是烟也不是大麻,无法在短时间内让人「快乐」起来。

  我这几天听过荒诞的话,莫过于和别人一起吃饭,对方嬉皮笑脸地问我:「我近压力有点大,你那药还有吗,给我吃两片」。听到的时候很想把手里的碗摔到对方脸上……

  ——「抑郁症患者会哭吗?」

  症状比较轻的时候会,重的时候,成天处于一种「想哭但是哭不出来」的绝望感。回想一下你伤心的一次失恋,是不是哭的昏天暗地、茶饭不思?比这种感觉再绝望几倍,就是抑郁的感觉。

  ——「我觉得我得了抑郁症。」

  不要瞎想了,觉得自己控制不了就赶紧看医生去。我近收到很多这方面咨询的私信,给的都是同样建议。知乎上的用户再热心,也不如医生专业。

  =======================================================

  以下是对身边有抑郁症朋友的一些建议和想法:

  ——「我的朋友或者家人有抑郁症,我可以关心他们的病情吗?」

  一般而言,抑郁症患者不喜欢主动谈及病情,所以,首先请把他们当做和你一样的普通人看待:)

  当他们对你不隐瞒自己的病情时,相信你们之间已经建立起足够的信任,这时候,可以不用避讳在他面前谈及抑郁症。但是,抑郁症患者往往十分敏感,尤其是对于以下问题,请尽量避免:

  1. 你看起来很欢乐呀,怎么突然就得病了呢?/ 我不信你得了抑郁症。/ 你看,你都笑了,肯定没病。

  2. 你这病什么时候能好?会复发吗?

  这些问题,往往患者自己也不知道答案,不仅得不到结果,还会让患者觉得你不理解他们。建议:将关心落实到细节上,比如以上两个问题,可以换做:

  1. 你今天看起来比平常开心,是不是感觉好些了?

  2. 昨晚睡得怎么样?有没有做什么好玩的梦?(睡眠障碍是抑郁症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如果睡眠正常,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抑郁症的缓解)/ 近药物的反应有没有好一点?

  ——「我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

  还是同样的话,请把他们当做正常人看待。

  平常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多拉他们出去活动活动。抑郁症患者往往很怕见人、与人交流,这时候请一定保持耐心,多劝几次。活动尽量不要涉及激烈运动(很多抗抑郁药物具有镇静作用,极大削减人的体力),或者具有竞技性质的内容(容易让败者感觉沮丧)。共同吃饭、聊天、晒太阳(身在英国的我很羡慕大家每年都有足够的阳光可以晒到)、散步(这是我个人喜欢做的)、读书、逛街、逛博物馆……都会是不错的选择。如果对方不愿意讲话,不需要逼着他,静静地陪着就行。

        

预约专家便捷通道

      
★★★★★
4.9
4.9
4.9
我要评论
发表评论 X

总体评价:

服务满意度:
请打分
环境满意度:
请打分
医生满意度:
请打分


59人正在咨询病情)


32人正在预约专家)

走进医院

成都成华脑康医院坐落于成都市成华区八里桥八里桥路149号,专治各种精神疾病…【详细】

无节假日接诊时间:8:00—18:00
今日专家推荐
  • 四川省精神学科带头人
    擅长:失眠、抑郁症、精神分裂、头晕···

    首都精神疾病专家会诊中心专家
    中医药大学精神卫生客座主任
    复旦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理事

  • 20余年精神科临床经验
    擅长:失眠、抑郁、精神分裂症···

    成都脑康医院主治医师
    精神科专家团领头人
    中国精神疾病专家会诊中心特聘专家

    
科研成果
【快】治疗30分钟起效
【准】1个疗程临床康复
【稳】6个月回访跟踪,治疗不复发
医院预约展示
陈先生 精神障碍 预约成功
周小姐 失眠症 正在预约
张小姐 神经衰弱 预约成功
李先生 头痛头晕 预约成功
张先生 精神分裂 预约成功
陈先生 精神障碍 预约成功
周小姐 失眠症 正在预约
张小姐 神经衰弱 预约成功
李先生 头痛头晕 预约成功
张先生 精神分裂 预约成功

新数据:目前仅剩6个名额
温馨提示:我院咨询预约信息仅供来院就诊核实,不向任何第三方公开!

网上预约专家免费、免排队,让您省去更多的候诊时间!
   
来院路线
  • 资质
  • 学术交流
  • 合作医院
  • 设备
  • 医院环境
  • 温馨服务
作为发改委西部开发司、北大精神卫生研究所统筹共建的医院、北大精神卫生研究所合作单位和四川成都脑康医院临床交流单位,先后成功开展新技术40余项,获部、省、市级科技成果奖29项,荣获“2015年四川精神卫生防治保障工程定点医院”、“四川省疑难精神疾病远程会诊中心”、科研成果“N-C脑神经回路调控体系”、市精神疾病医保定点单位等30余项殊荣誉。